/朝闻通/近日,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(首席执行官)徐立接受了《财经》杂志的专访,阐述了商汤科技在“1+X”组织架构调整后取得优秀成果背后的理念——Re-CoFound。
徐立认为,“Re-CoFound”不是一个常规的英语组词,但用来描述商汤接下来的战略正合适。他希望建设一个新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模式,重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,二次联合创业,“最终是大家带着公司往前走。”
与“1+X”相呼应:
“Re-CoFound”理念的源头与实施,都与商汤在2024年底的“1+X”组织架构调整息息相关。
2024年12月3日,徐立发布全员信,宣布组织调整结束,开启新架构“1+X”,以更好地应对AI 2.0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。
“1”代表商汤集团核心业务,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,实现大装置、基础模型和AI应用的无缝集成。在CV领域,打造通用视觉模型深耕各个应用场景。“X”代表商汤集团重组拆分的生态企业矩阵,包括智能汽车“绝影”、家庭机器人“元萝卜”、智慧医疗、智慧零售等。各生态企业将设立独立的CEO,并对业务发展负责。这些生态企业将获得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融资通道,使其能够更敏捷地把握各自领域的市场机遇。
徐立强调,新架构的战略意义深远:一是坚定生成式AI为代表的核心业务,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现金流;二是基于集团基础设施优势的协同效应,更利于生态企业快速抓住垂直行业的市场机会;三是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机制更适应市场化发展。
很多人把“1+X”理解为“激活组织”的工具,但本质远不止于此。徐立认为,AI 2.0产业的特殊性在于:上游模型研发和算力投入巨大,成本高、回报慢;而真正的商业价值却藏在下游的无数场景中。
商汤通过灵活机制,把通用能力切入具体场景,让AI真正触达业务、服务客户、产生价值。“1+X”不是减法,而是更清晰的分工协同——“1”把引擎做强,“X”冲向落地前线。这不是退,而是为了走得更深、更远。
2025年8月再看“1+X”,这一组织架构分拆已经初显成效。包括智驾、芯片、医疗、家庭机器人在内的多个子公司都已经完成融资,不仅如此,这些公司的新CEO们也更有干劲了,商汤的联创亦有加入“X”业务寻求未来。
核心管理团队人才密度高、多元化,驱动
“Re-CoFound”不仅带来了组织架构的更新,也为商汤及X生态企业的管理团队带来了新的血液。
今年6月,商汤在股东大会上宣布了管理层新变化消息,联合创始人徐冰辞任董事,转战AI芯片赛道,杨帆、王征当选为执行董事。杨帆是联合创始人,上海商汤科技总经理,分管过商汤不同的工程产品和业务组织,现任商汤大装置业务总裁。王征是商汤科技首席财务官,兼任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。此外,联合创始人马堃加入并领衔“X”业务中的家用机器人赛道,联合创始人徐持衡参与被投企业,持续创业。
商汤的核心管理团队在“Re-CoFound”中重塑。5位执行董事代表来自研发、产品、业务、财务、投资并购等不同的业务视角,同时具备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密度分布,其本科博士毕业院校为清华大学、上海交大、中科大、香港中文大学、MIT、耶鲁大学,他们共同推动商汤的下一个十年的征程。
大幅度的组织架构调整对于一家相对成熟企业来说,充满困难与挑战,但这是难而正确的事,过程困难但必须要做。
新鲜血液带来的活力,深深影响着组织中的每一个人。徐立提到,在一些业务部门,很多90后95后担任部门负责人,而原来的更资深的业务负责人则辅助这些年轻的部门长推广AI原生的产品。因为人工智能是代表未来的技术方向,这自然是年轻人的事业,年轻的思维不仅可以打破固化思维,而且可以激活整个组织的内在活力。
商汤的再次创业不止是人员变动,还把多项业务分拆成子公司,独立运营,独立融资,未来也可能独立上市。当组织机制让每个细胞都能自主造血,周期的潮汐才能从威胁变成托举的巨浪。